查看原文
其他

宋志平:做有品格的企业和企业家

宋志平 总裁读书会 2023-09-05
作者: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
来源:总裁读书会(ID:winnerbook_club),选编自宋志平《问道管理》《经营方略》等多部著作
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用在做企业上就是企业要盈利,但前提是取之有道。这里的“道”,不仅是指企业的所作所为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本底线,更高的要求应是坚守道德底线,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业。比如绿色环保、利他主义,都是道德高地。我们应该赚什么钱,要从道德高地思考。

道德高地就是在发展观方面,把人类的福祉、国家的命运、行业的利益、员工的幸福结合起来;在利益分配方面,遵循共享、共富的原则;在管理方面,把环保、安全、责任放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之前。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应该把德行和责任摆在首位,时时想到“道德高地”四个字,包括以人为本的仁德、胸怀全局的品德、节能减排的公德、推己及人的美德等。

以人为本的仁德从人的需求和愿望出发,提升人的价值和幸福,这是做企业的根本出发点。企业要追求利润,但追求利润的根本还是为了人。企业应敬天爱人,成为利益相关方共同创造价值和快乐的平台,让各利益相关方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在企业的平台上有安全感、温暖感、归属感,满足人心灵的幸福,这才是永续经营的根基。

胸怀全局的品德。以大局为重,走互利共赢的道路,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大多数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讨一种新的活法——不是探讨哪个企业,而是探讨整个群体怎么活得更好。这个新的活法就是摒弃传统的扩产能继而恶性竞争的老路,从大局出发,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行业长治久安。

节能减排的公德。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这是每个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今天绿色发展已成为共识,为了人类的永续发展而非眼前的利益,为了惠及子孙后代而非满足一时的贪欲,我们必须树立自律意识,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应有努力。

推己及人的美德。秉持包容和谐理念,把兼收并蓄的儒商文化带到世界,这是中国企业独有的商业智慧。《论语》中讲“德不孤,必有邻”,企业有高尚的品格、有厚重的道德,就能凝聚力量,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企业成就的大小源自目标追求的高低。做企业不仅要赢利,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把责任担当的意识、悲天悯人的情怀融于自身价值追求。企业应有仁者的素质、修养和胸怀,有感恩的心态和爱人的思想,有包容理念和利他精神,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境界,企业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这正应了那句古训:厚德载物

企业的四种品格
我曾写过了一篇名为《企业的品格》的文章,就是在道德高地上做企业往前的延伸。企业是个营利组织,但同时又是个社会组织,所以企业既有经济性又有社会性。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也只有社会接受和社会支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和人一样,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品格,而恰恰是这些企业的品格决定了其在社会中的认同度。

企业的品格是企业在经营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体现的品质、格局和作风,反映了企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组织态度。企业的品格,也是集企业理念、文化和行为于一体的企业形象,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重视企业品格的养成。

在企业品格中,坚持那些和企业眼前利益无关,甚至会影响眼前利益的品格至关重要。其中有四种品格又是最主要的,那就是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心员工和世界公民。

1.保护环境

在企业品格中,保护环境应放在首位。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在运行中都会耗费能源和资源,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荷,但随着企业的增多,能源、资源和环境都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共识,绿色低碳经济正在不断壮大,只有积极行动、参与环保的企业,才会有长久的未来。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如今,我国不少地区土壤、地表浅层水遭到污染,让人更难以适应的是严重的雾霾,这些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过去我们常讲职业病,但今天由于环境带来的疾病已经覆盖了所有人群,怎样保护和恢复绿水青山就成为企业的重要责任。

2.热心公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何帮助这些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也是企业的一项责任。另外,企业还要在自然灾害救助、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等方面竭尽全力。

3.关心员工

在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是员工,而不是机器和厂房。有品格的企业善待员工,不只是因为竞争力的需要。企业应当成为员工自我实现的平台,加强员工的学习培训,开展员工的拓展训练,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使员工德、智、体全面发展。

4.世界公民

企业作为世界公民是套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里的解释,就是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应遵守可持续发展等共同的原则。在中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世界公民意识可以进一步引申为遵守国际规则、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重视企业的环保、安全,重视对当地员工的培训,热心对当地的公益事业,弘扬达己达人的中华精神等。

伴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对自身的品格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中国建材集团和许多中国企业一道瞄准全球一流企业目标,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和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企业。
打造阳光企业,要赚干净的钱
打造阳光企业是企业发展到社会化阶段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的主体,企业要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民生幸福为己任,重视和维护社会大众利益,接受各界的监督,努力创造阳光财富。

阳光,意味着公开透明的经营。企业要遵纪守法、规范运营、科学决策、防范风险,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推进人、财、物等重大决策的公开透明。同时,还要及时、公开、透明地进行信息披露,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管部门的监管,虚心接受社会大众和媒体的监督,实现阳光下的经营。
阳光,意味着包容共享的发展。企业要把实现自身价值融入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之中,推动合作共享、互利共赢,让社会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包容性增长。包括创造良好效益、开展诚信经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开展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关爱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待遇,发展低碳技术、促进循环经济等。企业要考虑长远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当前增长的正义性,成为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阳光,意味着回馈社会的使命。企业要开展诚信经营,恪守商业道德,创造优良的产品、服务和效益,为社会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的福祉。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始终把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永恒的使命和责任,把产品质量放在生产经营的首位。

良心、良知是做企业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得击穿。企业要赚钱,但要赚阳光下的钱,赚干净的钱,赚让大家都满意的钱,不能赚昧心的钱,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端正做企业的思想。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些都取决于企业是否有正确的方向,其成长方式能否为社会所接受。做阳光企业,应是我们不变的承诺和追求。

企业家要有松树的风格
做企业要做一个品格的企业,做企业家也要做一个有品格的企业家。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其责任不光是带一个企业,还会影响到千百万人,所以要特别地自律,要不断地自我修炼和自我超越。

企业家怎样完美地度过一生,这个是很重要的。企业家是个大题目,并不是成者王侯,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包括自身的境界要高,才会被尊重;如果仅仅赚了钱,没有社会责任,境界太低就不会被尊重。

陶铸在《松树的风格》里有一句话:“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企业家也要有松树的风格,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多奉献,不计较私利,甘愿付出。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常怀“四心”。

一是素直的心。“素”指的是要心底纯净,不贪不乱;“直”指的是正直公正。松下幸之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本小册子——《经营的本质》,其中讲到企业家要有一颗素直的心。我曾在给家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都是普通人,这一生,就让我们做点儿普通人能够做的事情吧。”只有把自己定位于普通人,把心态放平,我们才能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干一行爱一行,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

二是包容的心。松下幸之助说过,带领十几人的团队,言传身教就够了;带领几千人的团队,用管理就够了;而带领四五万人的团队,就要用思想去感化他们。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条,如果带领的是几十万人的团队,可能就要双手合一,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拜托他们。包容是一种力量,我们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力量,更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海纳百川,千条大河归大海,最终都要进行更大的融合,这是规律。

三是仁爱的心。我崇尚至诚至爱、仁者爱人。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大家相互照顾,有仁者的素质、修养和胸怀,有爱人的思想。我们所有的劳作,所有的创造,都是围绕人类本身展开的。这些年来,中国建材全力投身震后重建、扶贫活动、公益事业,这些援助和帮扶都是微不足道的,却表达了我们的爱心。同时,也是对员工爱的教育,让大家真正理解我们做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

四是负责的心。在中国传统的商业社会里,人们把经营者更多地称为商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人与现代企业家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更多是寻求经济利益或者说是利润;而现代企业家,尤其是央企的领导者,则要更多地承担责任,一心一意干好事业,对员工尽心尽责。

很多时候,我们常把“企业领导者”称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强调的就是企业家要担负责任,勇于担当。企业家要把做企业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身处顺境时恪尽职守,谦逊待人;遇到问题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成不争名揽功,败不文过饰非,有这样的胸怀和担当的领导,才能被大家认可,大家才会心甘情愿地追随他。
怎样才算完美的人生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克里斯坦森曾提出三个问题:如何做出完美的事业?如何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何坚持原则正直一生或者说如何拥有善始善终的人生?

克里斯坦森的人生三问,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事业是人生幸福的巨大动力,但事业成功的衡量标准并非高薪水、高职位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追随自己的梦想和兴趣,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与家人、朋友的关系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源泉。我们也要投入一些时间去经营家庭及朋友关系,最重要的是要以同理心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做到“人之所欲,施之于人”,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获得长久的友谊。此外,要诚信正直,有的人企业做得很成功、家庭也很幸福,但关键时刻的一次道德让步就可能毁掉这一切,让人生为错误埋单。

我也常想,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好的人生。这个问题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寻和思考中度过,遍尝酸甜苦辣,历尽百转千回,努力达到平衡的境界,既包括事业、家庭、人生的平衡,也包括业绩、口碑的平衡。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用恭敬的至善之心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用谦卑的大爱之心找到更好的自己,从而影响整个世界。

作为企业家来说,既要明德修身,也要引领企业实现和谐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这是其应尽的责任,也是其人生的价值。企业家不能只求名求利,计较个人得失,要有“利他主义”的人生态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遵从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对国家、社会、企业、员工、家庭和自己负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无论做任何事,如果能把自己融入这样的追求之中,时时反躬自省,事事精益求精,那么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是闪光的、有价值的。

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今后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归纳、整理自己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炼、升华管理思想,为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做些贡献。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为企业眺望远方的人,一个有精神财富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企业家。
宋志平:有好业务还得选对人,要先人后事
松下幸之助:选择人才的十大标准
拉姆·查兰:卓有成效领导者的8项核心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